吉安市金坪民族乡新民村,是江西省唯一的多民族聚居村,畲、京、侗、瑶、壮、傣、苗、彝等八个少数民族在此世代共生、文化互融,绘就了一幅多元一体、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西藏考察时强调的,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,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民族团结、促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根本方向。2025年8月,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“同心筑梦”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深入新民村,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服务队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,结合产业帮扶、文化传承等多维举措,全面提升区域发展内生动力,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行走思政课堂 筑牢理想信念
在金坪民族乡新民村民族风情园,学院党委书记陈飞以实地场景为课堂,为全体实践成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 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参观过程中,陈飞书记结合民族乡发展实际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,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,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鼓励大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,为后续实践活动锚定了方向、凝聚了力量,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、扎根乡土,真正入脑入心。
电商直播助农 培育振兴动能
实践团队紧跟产业振兴需求,深入“居闲果业”有限公司开展帮扶行动。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,围绕优质果品的生长特性、营养价值与风味特点,精心策划并制作了系列宣传视频,同时依托抖音、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启直播销售。过程中,学子们以专业视角挖掘农产品差异化特色,搭建起 “产地直达消费者” 的产销桥梁,不仅帮助果农有效拓展了市场渠道、增加了销售收入,更将新媒体运营、视频制作等专业技能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振兴动能,生动诠释了青春力量在产业创新中的价值。
深入产业一线 献策果园发展
实践队来到当地的“居闲果业”种植基地、分拣厂进行调研学习,在基地负责人糜作文团队的详细介绍下,队员们实地察看了果树的生长状况、灌溉设施以及果品分拣包装流程。糜作文向队员们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、主要种植品种、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技术升级、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挑战。队员们结合自身所学的市场营销、电子商务、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,与糜作文及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。大家围绕“产业优化”这一核心主题,积极建言献策,糜作文对实践队员们带来的新思路、新方法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高度赞赏。他表示,大学生们的思维活跃,视角新颖,提出的许多建议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启发性,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“青春智慧”。
推普走进万家 传递语言力量
队员们手持装有推普宣传册、实用笔记本、水笔以及印有学校标识的环保宣传袋的“推普包”,叩开了一扇扇农家的门。“阿姨您好,我们是大学生推普志愿者,想来和您聊聊咱们普通话的使用情况……”队员们用真诚的微笑和亲切的乡音方言或普通话,迅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。他们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推广普通话对于方便日常沟通、获取信息、拓宽就业渠道、促进子女教育的重要意义,并一一送上满载心意的推普物资?!罢獗始潜竞捅侍涤昧?,正好给娃娃学习用!”“宣传袋真漂亮,以后赶集就用它了!”村民们对实用的推普包爱不释手,更对大学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发放物资的同时,队员们还围绕语言使用习惯、对推普的看法及需求等问题,与村民促膝长谈,开展了深入的小型调研,认真记录下来自乡村最基层、最真实的声音。
双语创新教学 守护民族团结
在民族团结育人领域,团队依托“童话同音”夏令营,创新设计“普通话正音 + 方言保护” 双语教学体系。课堂上,“我说普通话,你说家乡话” 的互动模式成为亮点 —— 孩子们在学习标准普通话、提升语言沟通能力的同时,也主动分享家乡方言故事,让民族语言文化得到传承与守护。此外,实践队与孩子们共同创作《民族团结一家亲》主题长卷画,将语言学习升华为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,在画笔与色彩的交融中,构建起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育人场景,进一步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畅谈青春使命 共话乡村振兴
学院党委书记陈飞与实践队全体成员展开深入座谈,书记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推普和助农工作中的奉献精神。他强调,要将“脚下沾泥土,心中有真情”的实践精神融入成长历程,既要仰望星空,也要脚踏实地。陈书记特别指出,同学们播下的“普通话的种子”正在乡土生根发芽,鼓励大家用专业知识浇灌这些种子,让语言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,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现人生价值,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
红色主题研学 传承革命精神
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,前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峡江会议旧址,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。位于赣鄱大地的峡江会议旧址,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处重要地标,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忆。实践队员们踏入这片红色热土,在指导老师的深情讲述和珍贵的历史文物、资料展览中,重温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,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。在研学过程中,队员们还结合实践主题,通过朗诵红色经典篇章、讲述革命故事、与群众交流互动等方式,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传播红色文化,助力提升当地语言文化素养,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。
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乡村平安
针对暑期乡村常见的安全隐患,团队聚焦生命教育,织密基层安全防护网。成员们通过案例讲解、村居走访、情景模拟等形式,面向不同年龄段村民系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,详细普及水域风险识别、防范措施与自救互救技能。此次行动覆盖了儿童、老年人等重点群体,有效强化了村民的安全防护意识,为乡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安全保障线,切实将 “安全第一” 的理念传递到每一户家庭。
民族同心汇演 激活文化活力
为激活乡村文化活力,实践团队还精心策划了《民族同心绽芳华,青春赋能促振兴》主题 “村晚”。演出扎根乡土文化,融合现代舞、傣族舞、藏族舞等多元艺术形式,同时穿插军体拳、诗朗诵、红色歌曲演唱等节目,既展现了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,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这场“村晚”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盛宴,更成为凝聚村民精神、促进民族情感共融的重要载体,为滋养文明乡风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青春动能。
总结实践成果 续写振兴篇章
社会实践总结座谈会在新民村委会顺利召开,标志着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。座谈会上,实践团队全面总结了此次推普实践活动。队员们深入分享了走访农户、开展普通话教学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经历与感悟。大家一致认为,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语言服务能力,更深刻体会到普通话推广对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。金坪民族乡新民村支书郑馨贵对实践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,并指出推普活动为当地语言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。
此次推普活动累计服务村民600余人次,发放推普宣传包200余份、实用手册300余册,创新编制《普通话-方言实用对照表》《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知识读本》等本土化资料。实践队形成《金坪民族乡推普实践调研报告》《新民村多语言使用与乡村振兴需求分析报告》等成果,系统总结民族地区推普经验与挑战,为校地持续合作、共建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”奠定坚实基础。
活动开展期间,实践团有幸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频道的关注,记者对推普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,并专访了学院党委陈飞书记。实践队依托“童话同音”夏令营开展双语教学,覆盖少数民族儿童50余名,在镜头记录下,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、用方言讲述故事的生动场景被真实捕捉。产业帮扶方面,团队通过电商直播、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助力“居闲果业”销售额显著提升,线上新增客户300余人,直接带动果品销售500余斤,为企业注入新媒体运营新思路。央视记者的深度报道,让这支青年服务队的实践故事走出江西,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推普之路任重道远,但每一步都意义非凡。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民族地区的合作,推动推普工作常态化、精准化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语言文化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