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网站,24小时qq快餐妹,怎么找学校里的接活女,全国空降上门900城市

  • 学团工作
【商务学院团总支】“行走赣鄱悟农耕 青春筑梦勇担当“——我院“一粒种子”志愿服务队赴德安县开展农耕文化研学实践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5:05:07 阅读量:

     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,进一步推动“大思政课”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,近日,我院“一粒种子”志愿服务队14名师生赴九江市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、隆平学校等地,开展“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”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。活动以农耕文化为主线,通过实地调研、劳动体验、文化宣讲等形式,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、锤炼品格,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
1.JPG

2.JPG

宣讲科学家精神  播撒希望种子

在德安县河东乡袁家山村,志愿服务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的故居。在袁院士堂侄袁定贵的带领下,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故居的堂屋、书房、农具陈列室等场所。袁定贵动情地讲述着袁院士少年时期的生活点滴。在故居的农耕文化展示区,队员们驻足观看袁院士使用过的育种工具和珍贵手稿。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照片,生动展现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扎根土地、躬耕田野的科研历程。参观结束后,队员们在袁院士亲手栽种的稻穗雕塑前庄严宣誓:“要做一粒好种子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!”这场特殊的思政实践课,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的时代重任。

3.5.JPG

3.JPG

随后,队员们走进德安县隆平学校,开展“弘扬科学家精神,争做新时代追梦人”主题宣讲。宣讲员以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故事为切入点,向留守儿童讲述科学家们扎根基层、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,激励他们勤奋学习、报效祖国。宣讲结束后,服务队向留守儿童捐赠爱心物资,传递温暖与关怀。隆平学校负责人表示:“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,也让科学家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”

4.JPG

5.JPG

6.JPG

循稻作印记  悟大地初心

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是江西省农耕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。活动中,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,参与农事劳作,学习传统农耕技术“抛秧”,了解江西稻作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变迁。在水稻实验基地,队员们近距离观察现代农业技术应用,深刻体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。通过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,队员们不仅增强了劳动意识,更深刻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。

7.JPG

8.JPG

寻访烽火记忆  淬炼青春本色

志愿服务队赴德安县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。在庄严肃穆的纪念园内,队员们通过参观战役遗址、纪念馆,深入了解1938年中国军队在万家岭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的壮烈历史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队员们认真观摩历史图片、作战地图、军用器械等珍贵展品,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。在万家岭大捷纪念碑广场,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场特殊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党员教师带领队员举行祭奠仪式。队员们依次缓步上前,将手中的鲜花敬献于纪念碑基座,以最崇高的礼节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。队员们在静默中感悟先烈“血战到底、誓死卫国”的崇高精神。

9.JPG

传承红色基因  践行青春担当

       志愿服务队前往德安县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研学活动。博物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大量珍贵文物。大家漫步在各个展厅,通过陶瓷、玉器、书画等历史遗存,系统了解了德安地区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脉络。在讲解员的专业解说下,一件件文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向队员们娓娓述说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。特别是馆内展出的农耕器具和稻作文化相关文物,与团队此次“农耕文化”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呼应,让队员们对江西地域文化有了更立体、更深入的认识。此次研学不仅拓展了队员们的文化视野,更增强了大家?;ず痛杏判愦澄幕氖姑小?/span>

10.JPG

      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是我院深化“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”的重要举措。我院将持续推进实践育人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。